健康知識 2020-11-05

糖尿病友不可不知!飲食隱藏地雷

圖片 「你今天7了沒」?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統計的「臺灣糖尿病年鑑2019第2型糖尿病」得知盛行率又增加,而且罹病的年齡層也下降,再加上糖尿病一直是國人十大死因之一,因此許多人聽聞糖尿病就會不自覺害怕,但糖尿病本身其實不可怕,讓可怕的是血糖控制不良所引起的併發症,將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下,能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所以控制血糖是非常重要的,要如何達到良好的血糖呢?飲食、藥物、運動,再配合血糖監測,就能穩定控制好血糖。

日常飲食中有那些不為人知的陷阱呢?

1.不吃早餐

2015年糖尿病照護期刊的研究指出,第2型糖尿病患不吃早餐,容易造成午餐和晚餐的餐後高血糖(次餐現象),所以要規律吃健康的早餐。

2.含醣食物隨意吃

醣類食物是直接影響血糖變化的營養素,固定每餐醣類攝取份量,可以讓血糖比較穩定,不易出現忽高忽低的紊亂現象,因此「醣類計量」課程,包括:認識含醣食物、了解個人每餐含醣食物攝取份量,及含醣食物的簡易代換,是糖尿病患要學習的重要飲食技巧。

醣類食物包含全穀雜糧類、乳品類、水果類、蔬菜類(含醣量少可不計,除非大量食用。)及其他糖類。而游離糖(如:葡萄糖、果糖、蔗糖、砂糖、蜂蜜、糖漿和果汁等)容易造成血糖快速上升,建議少吃。

如果因為害怕血糖變高而刻意不攝取醣類食物,可能會造成低血糖,而醣類攝取不足時,會使體內無法獲得足夠的熱量,導致缺乏活力,也會影響體內蛋白質和脂質的代謝;而缺乏葡萄糖會讓神經細胞無法獲得能量來源會影響到神經細胞正常功能。

3.不吃蔬菜(膳食纖維)

研究發現大量水溶性膳食纖維能幫助血糖的控制(可改善空腹血糖、飯後血糖及糖化血色素)與減少糖尿病併發症風險,成年人建議每天要攝取25~35公克的膳食纖維。

4.飲酒過量

空腹飲酒可能造成低血糖,飯後飲酒也可能使血糖偏高。

近年研究發現適量飲酒能保護心血管作用的證據力越來越薄弱,依據國際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2018年發表的大型研究,發現喝酒對人體的致癌影響並沒有完全無害,只有不飲酒,才能避免酒精對身體的各種危害。且依據史丹佛大學研究發現台灣人酒精代謝基因缺陷率高居世界第一,所以最好不要喝酒。

糖化血色素要達標(<7%)-飲食、藥物、運動+血糖監測;良好的飲食行為:

  1. 規律吃健康的早餐
  2. 固定每餐醣類攝取份量(攝取份量,請諮詢營養師)
  3. 攝取足夠膳食纖維
  4. 避免飲酒

本文作者:國泰健康管理台南中心營養師林妍君